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记我的住培之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两年余前,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我,仍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神秘而遥不可及。医生通过视触叩听就能知道病人的大致情况,学医五载的我,却仍旧对给病人看病这件事感到底气不足。为何医学生与医生差距如此大?我时常感到困惑。但在来到萍乡市人民医院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我的诸多疑问一一得到了解答。
2021年,我踏上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旅程。与所有住院医师一样,初到临床岗位,我们需要培养与提升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能力及医患沟通交流等临床能力,这是我们从医学生蜕变为医生的必经之路。这一转变的过程,既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医学精神的磨砺与升华。我给自己定下了数条目标和规矩,告诉自己要多学多思多做,希望能在培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
刚进入临床实践工作时,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带教老师观察到了我的焦虑,贴心地说道“有我在,别担心,我们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以后敞开心扉、携手共进、相互学习”。老师亲切、谦逊的态度让我备受感动与鼓舞。为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我总是晚上去科室加班,同时对照典型病例,在夜深人静时仔细研读蓝皮书上的内容,总是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领悟。
带教老师秉持言传身教的原则,通过“三步走”逐层递进的方式提升我的临床能力:第一步,通过仔细观察老师,我学习如何接诊病人,开医嘱,书写病历;第二步,老师在旁边指导我完成这些工作;第三步,我独自完成,老师修正。经过规范的培养后,我独立处理临床事务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由此我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与自信心,让我感到我距离一名真正的医生更近了。
医学,是一门关乎生命与健康的崇高事业,承载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而蓝皮书上的每个字不仅凝聚着医学专家教授的智慧,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深刻领悟,鞭策我们需要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临床综合能力。
去年5月份,记得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我和带教老师接诊了一位55岁的伯父,主要症状是咳嗽、间断低烧,完善胸部CT和心脏方面等检查都没有问题,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和阿兹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效果不佳,老师问我,“病人情况复杂吗?”,我快速地回答到“就是普通的新冠感染”,而老师表情凝重地说到:“患者心肺检查没有明显异常,用了抗病毒的药物后症状没有改善,还要转上级医院,这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立即安排相关检查,胸部CT提示大面积渗出影。我心里咯噔一下,“重症肺炎”,这是我考虑不足的情况。好在经过及时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这个病例中,患者肺部病灶的快速进展令我陷入沉思,老师安慰我并说到“检查结果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有时过于依赖会误导我们判断病人的病情,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寻找患者症状及体征背后的原因,敏于思,总结经验”。这次经历令我百感交集,感谢老师这番意义非凡的教导,此时此刻,我距离一名合格医生还有很长一段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教学相长,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就是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媒介。在医院住培办的大力支持下,各个科室每月定期开展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极大加深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提高了我们的临床能力。重视并参与教学活动是我们持续进步的源泉,也是我们住院医师人生的宝贵财富。
病房是最深刻的课堂,患者是最生动的教材。两年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涯,我收获颇多,轮转了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及相关辅助科室,基本掌握了各个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也在学校一千多名临床毕业生参加的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
回首过往,我衷心地感谢我的病人们,你们是我医学路上最好的老师,是你们的奉献、信任、支持、配合,让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同时感谢所有带教老师的无私包容、耐心指导、不断鼓励,帮助我从一个医学生蜕变成一位可以独立管理病人的临床医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漫漫医学路上,我甚感任重而道远,仍需谨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不断磨砺、不断求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将继续保持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